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動態】喜訊傳來!盧帥榮獲“鄭州好市民”稱號
近日,從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傳來喜訊:盧帥同志榮獲2023年第二季度“鄭州好市民(鄭州市文明市民)”!
院黨支部書記、院長侯曉學把沉甸甸的榮譽證書頒發給了盧帥同志,勉勵她在今后的工作中鼓足干勁,再立新功,在崗位上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王慧副院長也送上了祝福,希望她繼續發揚“大愛、奉獻、實干、開放”精神, 為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建設作出新貢獻。
下面全文刊載盧帥同志的先進事跡材料
醫者仁心 默默奉獻
2008年,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成立,她就進入了“鄭周大院”,一干就是十五年。她從事著平凡的工作,無驚人的成功壯舉,無耀眼的光環榮譽,無豐厚的薪資報酬,唯有一份執著,踏踏實實做人,唯有一份追求,端端正正行醫,服務于孤殘兒童,為社會福利事業盡一份力。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從步入兒童福利院的那一刻起,盧帥就深知肩膀上的重大使命。看著這些折了翅膀的天使們,她更加堅定了信念,她時刻牢記使命和責任,尊重每個患兒的人格,不論孩子患的是什么病,不論孩子的智力如何,在診治的同時,她對每個孩子都是和聲細語,總是以真誠的微笑減輕患兒的不適和恐懼感,同時更關注患兒的心理需求。
一直堅持在臨床第一線的盧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隨叫隨到,從不推諉。面對這么多病殘的孩子,只憑一顆仁慈善良的心是不能實現救死扶傷的,同時要擁有精湛的醫術,才是孩子們真正的福音,于是,她便堅持鉆研專業知識,及時了解國內外的新進展新動態,不斷開闊視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作風,耐心診斷、治療每一個患兒,及時糾正了多例漏診和誤診病例。此外,整合全國的醫療資源,為有特殊治療需要的孩子保駕護航。多措并舉,為孤殘兒童的生命健康構架起一道道的安全屏障。
面對院內眾多罹患多種疾病的患兒,處理緊急突發情況也是家常便飯。一次操場活動時,一個叫張博的男孩突然癲癇發作而倒地,四肢抽搐,口唇青紫,當時孩子剛吃完飯不久,為了防止孩子誤吸,盧大夫緊急趕上前跪在地上,將孩子頭側向一側,并用手把孩子口腔里的分泌物粘液清理出來,給孩子查體的同時通知護士準備急救藥品,由于救治及時得力,孩子很快度過了危險。
吃苦耐勞,勇于奉獻
兒童福利院內50%是腦癱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們活得有質量、有尊嚴,也是盧大夫當時考慮的另一個問題。她多方咨詢,腦癱的孩子只有通過康復治療,來達到輕癥化、正常化、延長生命,2009年小兒腦癱康復還剛起步,她去兒童醫院學習腦癱康復,每天騎車近一個小時到兒童醫院,風雨無阻。盧帥在完成科室工作之余,還積極向經驗豐富的腦癱康復醫師和康復治療師學習診療知識與康復手法,每天都是天黑透了才回家。學習結束后,盧大夫不斷調整,探索出一系列適合院內患兒的康復方案。而她最開始因為經驗不足給孩子做康復的時候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姿勢,沒有注意保護自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以至于兩次住院治療。
當時院里有一個小時候走失的女孩小夏,因吐字發音不清、智力低下無法表述出自己家的地址,盧大夫在跟她的日常接觸中,發現她喜歡學給小孩揉揉按按,對操作儀器感到好奇,所以盧大夫在給孩子做康復時就叫上她一起,教她基本的手法,指著顯示器上的文字教她念,漸漸地孩子的發音越來越清晰了,盧大夫也耐心引導她回憶起自己家的名字,終于有一天,在陪她康復時再次提起她的家時,她模模糊糊地說出“小屯”兩個字,盧大夫意外又驚喜,趕緊和負責社工聯系,終于在多方聯系下,鎖定了汝州市小屯鎮,并成功聯系到了她的家長,讓小夏順利返家。
突破創新,再創佳績
作為兒童福利院的一份子,盧帥不僅是一名醫生,她也是孤殘兒童護理員培訓師資,孤殘兒童護理員高級考評員,這些年期間曾多次參加省市舉辦的孤殘兒童護理員培訓和鑒定工作,并分別擔任過河南孤殘兒童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與全國孤殘兒童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的裁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暨第八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孤殘兒童護理員職業競賽中,盧大夫是我院兩名參賽選手陳凱麗、張雙雙的輔導老師及帶隊老師,在三個多月的輔導期間,她狠抓實操環節,緊扣護理知識,提升她們的應變能力,提高創新性,在有限的時間內細究每一個細節,她用業余時間每天都和選手要練習到很晚。終于兩名選手在省賽中脫穎而出并參加全國決賽,當時北京是初冬,氣溫已經很涼了,大賽當天,盧大夫凌晨四點出發步行了兩站路到選手住所為選手做妝容造型,并為她們調整心態,輕松應戰。最終,凱麗和雙雙成功榮獲特等獎和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同心創文,志愿服務
近年來,盧大夫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做好志愿服務活動工作。盧大夫作為一名志愿者,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樂于助人,不圖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多次參加單位、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大力支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志愿服務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精神”,在單位精神文明創建中盡到了自己應有的力量,并自覺將文明生活、健康生活理念帶到社會、帶給身邊的人,通過行動支持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的發展,弘揚“志愿精神”。
從參與全城清潔到維持交通秩序,從到公共場所撿拾垃圾到綠化植樹,從在社區愛心義診到大型活動賽場服務,在參與志愿服務中,盧大夫用愛心、善心去對待每一個需要關心幫助的人,使他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志愿者,明白了什么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她也說在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的同時,也收獲了無盡的感動與快樂。
不畏險阻,砥礪前行
面對異常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盧帥一直堅守防護一線。為了防止新冠病毒傳染院里500多名孤殘兒童,兒童福利院實行了封閉管理,剛開始各項防疫物資緊缺,沒有N95口罩,沒有防護服,更沒有核酸檢測,盧大夫帶領醫護人員建立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隔離觀察室工作制度》、《新冠病毒防控具體措施》、《防疫期間孩子外出就醫流程》、《防疫消毒制度》等制度,成立了隔離病區,分流發熱患兒,給各部門發放各種防疫物資、培訓防疫具體措施并迎接了市、省、國家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的檢查,各級衛生防疫部門的督查。她同數名醫護人員在單位連續封閉工作長達33個日夜,責任大,壓力大,吃不好睡不好,導致盧大夫大便嚴重干結而患上了痔瘡,疼痛難忍,無法坐站走,但是她依然堅持工作直到疫情穩定換崗。
去年10月,新冠疫情又有不同程度的反彈,盧帥依然沖鋒在前,參加第一批封閉工作。原計劃兩周一輪崗,但是隨著疫情的不斷上升,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復雜,只能采取暫停換崗,第一批人員繼續堅守崗位。時間一天天過去30個日夜了,院外社會疫情并沒有得到控制,第二批的人員仍然不能進院,由于連續三十天的高強度工作,盧大夫時常忘記喝水,忙起來顧不上及時去衛生間,導致急性泌尿系感染,出現大量血尿,劇烈疼痛、發熱等癥狀。領導讓她去醫院治療、回家休息,她說院里的醫護人員少,堅持帶病工作,連續封閉工作了50個日夜直到換崗。
生命者如冬柏之俊秀。正因為生命無價,人們才給那些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一個響亮的名字——生命衛士。就是像盧帥這樣淡泊明志,甘于平凡的人,他們用心靈去溝通心靈,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自己的愛幫助患兒與病魔死神抗爭。平凡與不平凡的差別是在于他們的目的是否高尚,盡管盧帥沒有豐功偉績,沒有光環榮譽,只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盡管辛勞的痕跡悄然爬上額頭和眼角,盡管青春在燃燒中消盡,但愛心依舊,奉獻依舊!
圖/文由辦公室 王菲提供
相關下載